底里其实不怎么看得上, 这时候的读书人有一种“胸有成竹”的追求,一个个都在暗自比拼谁更“胸有城府”, 自然是不会做这种直白到连休息时间都列到纸上的日程表的。 赵沧颉并不在意别人的看法, 一边跟夫子学习文章措词, 免得自己总是习惯性用白话式文言文来描述, 一边多多背诵一些好词好句和重点经典, 免得需要引用的时候不知道出处, 闹了笑话。 同时还要“模拟考”, 这其实算不上他的创新, 科举制度也有几十年了, 这几十年里也不是没有聪明人尝试着做些“卷子”,只不过都没有到赵沧颉这种连环境都要模拟的现实程度罢了。 而这些苦功也不是白下的,有了经历过考试的夫子指教, 又亲身经历了一下那样的环境让心理上适应, 再了解了进入考场之后的一系列流程,等到开考的时候,赵沧颉格外镇定,配上那一副好皮囊, 就连考官也多留意了一些,甚至还在巡场的时候瞧了瞧他的卷子。 那一笔字可能比不得那些真正寒窗十年的读书人, 但那些观点, 的确是有新颖之处, 很多事情,换一个方向理解,带来的新鲜感是会令人记忆深刻的。 即便有了这些加分项,但是榜单贴出来的时候,赵沧颉的成绩还是不太高,勉强中等,这也跟他的预期差不多。 之前考完之后他把卷子默出来让夫子看过,对方的经验到...